No.100 内容漂移、死后数据与数字遗嘱

当简单的编程问题都能由 AI 解答时,像 Stack Overflow 这样的开发者社区还剩下什么价值?当我们离世后,我们留下的海量数字足迹应该如何被处理?

No.100 内容漂移、死后数据与数字遗嘱
Photo by Debagni Sarkhel / Unsplash
💡
本期前沿速递分享了两篇论文。

第一篇很有意思,它聊到了一个我们可能都感受到的变化。自从有了 ChatGPT,遇到简单的编程问题,我们是不是都习惯先问 AI 了?这让我好奇,那像 Stack Overflow 这样的老牌问答社区会就此衰落吗?研究发现,社区不但没有消亡,反而通过一种内容漂移的方式,演变成了一个专攻复杂难题的社群。抛开论文,我觉得这种研究思路也挺值得借鉴,许多简单的观点都会先入为主认为 AI 可以取代这取代那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这篇论文给我们一个不错的研究范例。

第二篇论文则探讨了一个更深远的话题。我们每天都在网上留下数字痕迹,但有没有想过,当我们离世后,这些数据会去向何方,会被用来训练一个数字版的我们吗?这篇论文就尝试为死后数据管理建立原则,比如设立数字遗嘱,确保我们的数字遗产能够得到尊重和妥善处理。这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关乎尊严的沉重伦理议题。

祝今日读写愉悦,洞见深省。

有事发生

RSS 共同创建者发布了新的 AI 数据许可协议 RSL

2a71b74b9f15dc1d0a96362f17aa6617_MD5|700

据 TechCrunch 9 月 10 日报道,为应对 AI 行业日益严重的版权问题,一群技术专家和网络出版商联合推出了 Real Simple Licensing (RSL) 系统。此前,AI 公司 Anthropic 达成了 15 亿美元的版权和解,行业还面临约 40 起类似诉讼。RSL 旨在建立一个大规模数据许可框架,让 AI 公司可以合法使用训练数据。

该系统包含一个技术协议,允许发布者在网站的 robots. txt 文件中明确许可条款。同时,它还成立了一个集体许可组织 RSL Collective,负责统一协商版税,模式类似于音乐界的 ASCAP。

目前,该系统已获得 Reddit, Quora, Yahoo 及 Medium 等主要出版商的支持。尽管面临如何精确追踪数据使用和说服 AI 公司付费等挑战,但发起者认为这是解决行业法律风险的必要方案。

◉ 听听你的想法:为训练数据付费会大幅增加 AI 的开发成本,这最终会导致创新放缓,还是会催生出更高质量、更负责任的 AI?


The Atlantic 揭露 AI 公司抓取千万 YouTube 视频

1dac6013a362bf5044bad20eba563b1e_MD5|700

据《大西洋月刊》 9 月 10 日报道,该媒体的 AI Watchdog 调查项目揭示,多家科技公司未经创作者许可,大规模抓取 YouTube 视频用于训练生成式 AI。

调查发现,至少有 1500 万个视频被纳入多个 AI 训练数据集中,这些数据集是开发视频生成工具的基础。许多视频创作者对此毫不知情,他们的原创内容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,被用于商业 AI 产品的开发。该调查指出,这种行为可能侵犯了创作者的版权,威胁到他们的劳动成果。为了提高透明度,大西洋月刊发布了一个在线搜索工具,任何用户都可以查询自己的视频是否被收录。


美国右翼就 AI 发展现严重意识形态分歧

45efc65e0b23ce8e6bbecd5289971bdb_MD5|700

据《金融时报》9 月 10 日报道,美国右翼阵营内部就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严重分裂。特朗普政府与硅谷盟友将 AI 视为国家进步的强大引擎,并积极推动其应用。

然而,以参议员 Josh Hawley 为代表的另一派保守派人士则持强烈批评态度。他们认为,AI 威胁着普通民众的自由和就业,将进一步巩固科技精英的权力。这些批评者担忧 AI 会取代农民、工人和白领等岗位,并对 AI 伴侣、AI 色情等应用破坏家庭社会结构表示忧虑。

此前,因与聊天机器人互动而导致的青少年自杀悲剧,进一步加剧了右翼的抵制情绪。这种分歧已产生实际政治影响,共和党人近期成功阻止了一项旨在限制各州监管 AI 的法案条款。

◉ 听听你的想法: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冲击不可避免,我们应该优先保护传统就业岗位,还是拥抱 AI 带来的效率提升?


美参议员 Cruz 提议为 AI 公司设两年监管豁免

3089a0e6aa4f7a9c46b962a10952d3f4_MD5|700

据路透社 9 月 10 日报道,美国共和党参议员 Ted Cruz 周三提出一项新法案。该法案建议为人工智能公司设立一个监管沙盒,允许它们申请为期两年的联邦法规豁免,以进行新技术实验。

Cruz 表示,此举旨在降低监管门槛,帮助美国公司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。包括 OpenAI 和谷歌在内的主要 AI 公司对此表示支持。

然而,消费者权益组织 Public Citizen 批评该提案,称其「将美国人当作实验对象」,并担忧白宫可能过度干预豁免审批。

◉ 听听你的想法:为促进 AI 创新而设立监管沙盒是否必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