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文化与社会技术的大模型

与其纠结于 AGI 的遥远未来,不如跳出智能与否的窠臼,将大模型视为一种文化与社会技术。

作为文化与社会技术的大模型

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对技术的未来充满想象。在这一背景下,大模型以其惊艳的表现成为讨论的焦点。这些模型能够生成流畅的文本、逼真的图像甚至新颖的视频,仿佛具备了某种“智能”。一些研究者和评论家因此大胆预言,通过不断扩展数据和算力,我们即将迎来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时代。这种 AGI 被设想为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、推理并自主行动的智能体(intelligent agent)。

然而,今天为大家导读的这篇论文却对这一主流叙事提出了质疑。他们认为,将大模型视为智能体的观点从根本上误解了其本质。论文指出,这种误解不仅源于对技术能力的过度想象,还因为我们习惯于用拟人化的方式理解复杂系统。为了纠正这一偏差,作者主张将大模型置于更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语境中考察。

他们提出,大模型并非独立思考的实体,而是一种文化和社会技术,继承了过往文化技术(如文字、印刷)和社会技术(如市场、官僚机构)的特征,并以新的方式加以融合。这一视角不仅跳出了智能与否的窠臼,还将讨论引向了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领域:这些模型如何在当下重塑我们的文化、经济和社会结构。要理解大模型为何被视为文化和社会技术,我们首先需要探讨社会与文化技术是什么,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。